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邪淫必戒 > 正文内容

为什么上天对好色贪淫纵欲邪淫的人有这么严厉的处罚?  

admin3年前 (2022-05-08)邪淫必戒904

淫欲为结缚三途的根本原因

《大方广修多罗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由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首楞严》亦云:众生在中阴身时,当与自己有缘、共同业力的众生在行淫时,中阴身则会见到一点亮光。于是飞扑过去,投入其中。因为对行淫者起憎爱之心,纳此爱憎之心,与腥臊的精血结合为胎,另一段的生死又重新开始。由有此情欲爱恋共同结缚,象磁石一样相吸不散。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生生死缠缚。有此爱恋,父母子孙相互转化,相生不断。

省庵大师说:昔为母,今作妇。旧之翁,今作夫,由此爱恋永在结缚。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中说:“淫欲虽不杀害众生,系缚为大罪”。世间有形成的枷锁,尚且能够让犯者,无法逃离。假若被淫欲无形的枷锁锁住了。三界牢笼始终是没办法冲破的。

《大庄严经论》云:

“色缚于凡夫,五阴悉羁系,生能缚于物,死缚亦复燃。今生至后世,未始不系缚。轮回羁缚中,数数受生死。”

世人有种种的痛苦,多是由淫欲感生的。五趣杂居地的众生,欲念深重,在生死的苦海中水车样的轮转。情欲越重堕得越深。

《首楞严经》中云:

“纯是情爱,则堕无间地狱。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常被焚烧,无食无饮经百千劫。六情四想身为畜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一念情欲牵引三涂受生。多淫众生,淫习交接,染心会合研磨不休,精血耗散积而成火。火旺水落石出竭,现生多感神志委靡,畏风寒炎热,多病短命。命终感铁床铜柱之报。”

《观佛三昧经》云:

“多淫众生,命终感一高铜柱,状若火山。下有猛火焰炽,焚烧其身。惊怖下视,见铁床上有端正女。(女则见男)心生爱著从铜柱上下,至铁床上男女三根俱时火起。有铁嘴鸟从二根出入,一日一夜九百次生死。”

地狱罪毕,生于鬼道又为魃鬼。心性淫乱,所过之处,阴阳失调,能令风雨不成,多遭大旱。鬼业既尽,又为畜牲,依习所感多为雀鸽鸳鸯之类。复还入道,余报感妇不贞洁,妻妾相克,家庭失和。依业感生粪坑于泥等不净之处。

《正法念处经》云:

“若邪淫人,不善视察犯非处淫。若于浮图,或近浮图。恶业因缘,命终堕大地狱,逢铁刺穿透,火烧等大苦恼。常有人铁蚁恶虫食肉饮血,食其五脏。食已复生,经无量劫常被烧煮。罪业尽后,生人道中贫穷下贱。”

《大宝积经》亦云:

“堕于大怖睡,或吞热铁丸,或饮洋铜汁。复有热铁山,彼此而相会,受此苦殃时,都无救护者。”

《楞严经》云:

“宝莲香比丘尼,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燃烧,随无间地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行善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tsyida.net/post/44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戒色三字经

戒色者,先修心,心不正,曷为人 为人者,志当先,志不立,马无衔 培正气,远情色,遇美女,思无邪 正气足,邪气却,精神好,心泰悦 身康健,人欢乐,惜光阴,力于学 务早睡,不熬夜,节饮食,肠胃和 勤锻炼,多读...

戒色一年回首

事物的发展首先是量的积累,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了临界值,就会突破当下的状态,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 当然这个状态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糟糕的。 没错,身心健康的损害也是由一点点的量变到最后产生质变导致...

一夜情有多可怕?艾滋女以此报复男人

我前段时间去同学的住处,她在我准备回家的时候,一本正经地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她感染了艾滋病毒。已经确诊了。我们大学期间一个宿舍,不过她大部分时间不住在宿舍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是在一张又一张床上流浪...

听信无害论,害惨了我自己!

我是一名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现在我将我将近八年的邪Y的经历写出来,作为忏悔发露,希望大家以我为戒,时常警醒。 大概在我四、五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睡觉,穿着睡衣,天气又比较热,盖着被子,晚上悟出了一身汗,到...

远色保身【戒色必看】

伊川先生程颐(宋理学家)对张绎(北宋著 名乡贤)说:“我出生时体气薄弱,身体极为虚弱,到三十岁逐渐开始强盛,四五十岁以后基本很强健了。现在我七十二岁了,跟我年轻时相比较,身体素质没有什么差异,这都是因为我...

当你还在破戒的时候,人家北大毕业了

江苏2009两同班同学共同戒色 高考双赢 我是江苏2009高考生,高考411分(480满分)(省392名,远超平时最高成绩,一模383,二模388,接近清华北大线,由于自主招生,填了上海交大) 班上一位同...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