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因果实录 > 正文内容

忏悔自身业障 随喜他人功德

admin3年前 (2022-05-11)因果实录1.36 K

最近感悟很多!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五戒十善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或称“十善法”)。“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

“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口”要造四种业,在生活中大家可以注意,要少说,但是在网络里,大家就忽视了,网络里的说同样造业,你造业你自己会有感受,和别人没有关系,业障业障,造业都要障碍你自己的智慧,我这方面很有体会,我好为人师,总是愿意把自己的体悟告诉人家,愿意让大家分享,也不了解对方的根基,也不知晓他们基础,只是一味的说,也不看对象这样,会造成很多人的误解,因为我不是高僧大德,在大家的心目中这么狂的人怕是魔说法,没错,我们都没有开悟,没有智慧判断谁说的是正法,谁说的是魔说给大家造成迷茫,我就在造业,或者说,让大家反感,我就更造业,断了人家慧命,我就会下地狱,就和魔没有什么区别, 我自己造业的时候我自己有感应,就是乱,是无形的在阻碍。所以说口业,大家不注意,很容易断人家慧命的,大家不知道,我走到今天,真有点骑虎难下呢!

度众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是知道点就可以告诉大家去做,自己要亲证,同时还要善巧方便,更主要的是自己要先圆满,做同修们的榜样,在网络上我可以做到,对照五戒十善去做,但是生活中,尤其和自己家人相处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和妹妹同时修,我有看护她的任务,我看到她的不足,明知道就是念头的不对,她也不接受,因为我是姐姐,没有办法,只有不说,我说了,她说我“我执”了 她说我“我执”了,我也要回归当下,把她的说我“我执”的一念空掉,没有办法,要利用一切机会修正自己这样,她的毛病没改,我可以体悟万法当体即空了,但是她不是不明理,明理了也不行,还有习气使然要给她时间改习气,后来她自己看慧律法师讲的金刚经和六祖法宝坛经开悟了,但是习气还是很难改,这也是功夫啊,要给她时间,她有她的因果,有她的缘分,我们只能是用佛陀的教育去引导她的冤业离苦得乐!

我们相约,自己要落实弟子规,自己管好自己,因为我管她,她说我看别人缺点,我开始不管她,做好我自己,这几天,妈妈生病了,很重!我们姐三护理妈妈,但是姐姐和妹妹对妈妈的说话很不柔顺。我看到了,这次,我没说,因为大家都照弟子规去做,自己找毛病,结果,这一天我非常的好,我在观照我自己的行,要柔和,要不急,要给他们做榜样,要给她人送温暖,用我的行动告诉他们修行是自己得利益,我发现这样做很好,他们也在模仿我,我家里一直在放2009年唐山企业家论坛的传统文化的光碟,妈妈是有镜子的,我们姐三就照光碟里说的做,妈妈就是菩萨,就是来度化我们的,是啊!孩子总是走错路,做为妈妈痛在心里着急啊,因为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孩子总是朝着错误的方向走,妈妈当然要伤心了,总是自我责怪是否是做妈妈的没有尽心啊,不然告诉了很多遍为什么孩子还是走错呢?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啊!因为还小,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只要是从心改过就还是妈妈的好孩子!

我们以前对妈妈不满意,因为她总是喜欢人家的孩子,我也考上大学,可是她天天上人家去看人家孩子,说人家的孩子多么有出息,其实妈妈也是攀缘,但是我们修行了,我们就不能去怪罪她了,我们怪罪她我们就亏道,所以我们只能圆满自己,相信有一天妈妈会明理的,其实,修行路上,我们的角色都是变化的,在妈妈不讲理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当成佛菩萨给我们的考卷,看我们能不能孝顺,生活无处不是道啊!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没有做到“亲有疾 药先尝昼夜侍 不离床”!但是,我答应妈妈,我给她补上药费,我给她1000元钱,让她不要为钱去生烦恼,妈高兴了!

其实,我还是想说我自己守住“口”而不造业的感受,在网络中,我基本不与人辩论,有人问的,我就解释,有人不服,我就退,就忏悔自己的业障,现在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随喜功德,忏悔业障!其实还是那个话题,我时刻在观照自己的心,我在供养大家我的修行体悟,你们接受多少那是你们的事,我修正我自己,降服我自己那是我的功夫,大家都守住自己的身口意,自己就得利益,我有个建议,我们大家都找自己的毛病,而随喜赞叹他人好不好!就是时时忏悔自己的业障,时时随喜他人的功德,这不就是修吗!

看多少高僧大德的开示,我们也要自己去做么, 每个人都时时观照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有功德)不去见他人的过,随喜他人的功德(有功德)这样才能积功累德呀!要不然哪来的功德呀?不是去刻意做功德才有功德的,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口意不去造作,你要刻意去做功德,反而没有功德,我在这方面的收获特别大,现在养成好习惯,话到嘴边都不说,我说的话是我的观点,别人的理解,再加上他的发挥,意思就变了,就变成了祸就是祸从口出啊!

所以呀,每当你要说话时,或者要表达你的意思的时候,你要先无我,要以利益一切众生为标准,不是以我知,我见去理解,时间长了,你的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变化,你就会达到无我的境界,看谁说的对不对,我们要对照经典,经典里说的就对,经典里没有的我们不去做,叫依法不依人,不论说话还是做事的时候,你要观照自己的心,是不是柔和,是不是给别人带来温暖! 这才是修啊!这才是行啊!

做了什么大功德也不要去脑子里过电影,做完了,就完了,如果继续过电影,你的心就被这个念带走了,看住念头就是修,有念头不怕,要时时把念头收回来,这也是观照的功夫,功夫出来了,你的心就清净了,金刚经的开头,佛就告诉我们:善护念诸菩萨,佛让我们护住念头,大家尝试一下,老实念佛,念念都是弥陀,你的念头就不会被外境带走,那个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妄念,你才知道没有妄念你有多自在,你才能体悟到什么是智慧,我现在的影响有点大,因为我好为人师,经常把自己的修学体悟供养大家,大家对我的赞扬多一些,我的心是没有反应的,因为我不住在被赞扬的境界里,进而不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也是烦恼心。但在五行中,喜伤心,对自己也是一种障碍,有人说我不足,我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有点难,自己要是认为对,就是执着,是即使是对,也要观照自心,是不是心不自在了,认为自己的对,就是在说人家的不对,这就是落入“二”的对立观念!有了对立自己的心一定不自在,这个时候我要暗示自己“不二”才能跳出“执着”。有的地方自己不论是口误,还是笔误,一定要真正的低下心来忏悔,如果心不在焉的敷衍过去,还是一种执着,自己的心还不是自在,总之,修行的标准是自己的心要自在,是自己的心不和他人别劲,一念心一念佛,念念心,念念佛,你的每个心念都那么自在,你不是就在佛的境界里吗,菩萨!我没有成就,我在做佛,照佛说的做,照经典去做,真的得利益呀!

别人的邪与正只能影响她自己的证悟,你的心不被任何境界转你才是证果,忏悔自己的业障,随喜他人的功德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行善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tsyida.net/post/104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灵异:屠夫计划杀1000只小乳羊,杀至999只,大祸临头

这是同事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我们小镇突然就多了三四家屠夫,宰羊杀猪,有的还杀牛马驴。 那年,我发小柱子刚高中毕业回到村里,一向馋肉的他决定当一名屠夫。但想来想去,他一没经验二没技...

百岁老和尚一句话,直接将他的灵牌烧毁,原来他是……

早些年正值青春年少,喜欢背起行囊,天南海北的旅行,尤其喜欢探访深山古寺,和出家师父们聊人生谈理想,话无常讲六道。途中听到了不少奇闻趣事,与其掖着藏着,一个人回忆,不如一吐为快,同小伙伴们一起共享。对...

亲历:两男子捕捞放生鱼当场离奇死亡!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轮回摆渡者,有删节。 01 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告知一位恩师病重,朋友将陪同下山治病,恳请内地朋友们做大放生。 放生之行不可思议,感召得连天气预报都有些失灵,原本报道有强冷寒...

我把你家的富贵还给你,以后我们的仇恨一刀两断!

本文转载自新浪博客 几十年前我家里有条蛇,在我家院里北房窗台下住着。爷爷觉得家里住着条蛇总不合适,于是他就把它送出去了好几次,但这条蛇都自己跑回来了,后来我爷爷一怒之下,就把它给烧死了。 这样过来二...

风水先生救人一命却不收钱,背后有玄机

本文转载自新浪博客 我们那儿有个有名的风水先生,已经去世了,这是他的一件事。这天中午的时候,从外地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专门找风水先生帮忙,说是赶了一夜加一个上午的路,来者是客先吃饭吧,不等来人说话,风水...

真实经历:残忍杀黄鳝后,我就得了怪病,每年必发作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1977年,我尚未学佛,不明因果。一天,某学生远道而来,送来数条有酒盅口粗的大黄鳝。我看了觉着可怕,说:“你送这个来干什么!我不会弄。”他说:“这很容易...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