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日行一善 > 正文内容

巨蟒被救放生后前来报答老人

admin3年前 (2022-05-10)日行一善1.13 K

在云南边陲的一个小山寨。这里山清水秀,草木葱翠,生长着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兽。这里的人们就如同这里的山水一样,纯洁无瑕。这段故事,没有曲折,也没有起伏的波澜,但其中的一个情节却打动了无数乡人的心。  老人无名无姓,一辈子孤苦伶仃,为人处世就如前面所说的那样,纯洁无瑕,乐善好施。山寨里的男女老少都十分敬重老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被人敬重,然而却不知道,敬重是一个常年的积累。 过去,娃娃们上下学都要涉过一条没膝的河流,也只有过了河才能走上最节省时间的路程。如果绕道的话,那娃娃们必须在家里早出门一个钟头。正当青壮年在田地里忙活,对娃娃们过河置之不闻的时候,老人却先于其他乡亲开始了繁重的架桥工作。 几个月过去了,当娃娃们像往常那样去上学时,他们吃惊地发现在河面上立起了一架平实而不凡的木桥。他们走在上面,三五成群,欢歌笑语,老人在河岸边抽着烟,也跟着呵呵地乐着。没有人知道老人到底付出了多少汗水,没有知道那些建桥的材料是如何收集、搬运来的,也没有人知道这架木桥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 既然有了桥,就该走人,不必追问是谁建的。——老人说。 一个炎炎的夏日,那是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就连微风拂面都成为了一种煎熬。可是,在上山的路上,许许多多的乡亲聚在一块,你一言我一语,分外热闹。只见路中央盘着一条长长的巨蟒,纹丝不动,阻断了上山的道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说巨蟒是有灵性的,不能伤害它,否则会遭到老天的报应。也许出于这个原因,乡亲们没有一个敢上前把它用木棍挑开。 得知老人小时候经常上山打猎,接触过不少野兽,有此类方面的经验,乡亲们就将老人请了过来。老人在巨蟒周围仔细地察看了一番,他说巨蟒好像得病了,牙龈有些肿胀,应该好些日子没有进食,他还告诉乡亲们,不要害怕它,巨蟒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它是因为体力不支才滞留在路中央的。 老人在人群中吆喝了几位身强体壮的青年,在耳边叮嘱了他们几句,然后他们一齐抱住了巨蟒的身体,而老人掐着巨蟒的七寸,一步步地将它抬到了山寨里,直至老人家中。那些日子,巨蟒被关在竹笼里,活力渐消。老人找来了碘酒和一根细长的被绑上棉球的竹签,沾了碘酒后,趁巨蟒不注意,涂抹在了牙龈周围。又在巨蟒的食物里放了一些消炎止痛方面的药品,很悉心地照料着它。 半个月过去了…… 巨蟒复苏了过来,活力四射,嗤嗤地喘着粗气,格外响亮。老人说可以把它放生了。几个青年抬着它,在一块草木相对茂盛的区域,将它送回了大自然。 故事原本可以就此结束,然而奇巧的事发生了。 自从巨蟒被放生的第二天起,老人的院落里总会在清晨时发现一只死的野山鸡。经老人的断定和众人的认可,山鸡很可能是被巨蟒的咬死的。在大伙的猜疑中,有人提议,不如让人在院墙外留守,看看到底是什么动物咬死的,为什么一连数日将山鸡尸体放在了老人家中。可是这个提议当场被否决,因为没有人敢于去冒生命危险。这条消息像长了兔子腿一样,瞬息之间传遍了十里八乡。结果来了许多慕名造访的人。 终于有一天,老人道破了实情。 老人说,其实是巨蟒在报恩。他在半夜透过窗户清晰地看到巨蟒拖着咬死的野山鸡爬到了院子里,然后放下后,又悄然没入在了月色之中。但更为奇巧的还有,被咬死的野山鸡总共有十五只,就是说,巨蟒每天送老人一只野山鸡,一连持续了十五天,恰恰是老人照料巨蟒的十五日。 之后,老人对此事只字不再提,他只将一句话挂在嘴边:这辈子没享过什么福,但在晚年却结交了一位让我开心快乐的好伙计。 一只被人类世界公认的冷血动物——巨蟒,竟然如此深谙知恩图报的人之情感,这该如何解释?!我想了很久,也许是这样的:老人是一个好人,他不懂得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同样巨蟒更不懂得人类世界的纷争,所以两个不一样的生灵只因为彼此的纯粹而创造这么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行善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tsyida.net/post/88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帮助孤儿二十年的善报

末学因为祖上两三代是做风水,预测有关的工作,自己先在湖南做预测约有十一年的时间,再至广州做预测,至今年,又恰有十年的时间。因为我是女预测师。平常比较注意观察。有朋友常会问,做善事,是否真的会有善报?有些人...

药房老板如何长富经营?

讲一件行善必有善报的真实案例给大家。有一个姓柯太太,她的先生是一位台湾的药厂外务员,经常到南部做生意。 他去到南部做生意,遇见一个很好心的人。也是一位药房的老板。这位老板人有多好呢,每年到快过年的时候,总...

父亲卖田救灾民,儿子官至尚书

父卖地救人 儿子贵为尚书 清朝中期的官员戴敦元,是浙江开化人。他的父亲年过五十岁都没有儿子,家中仅有三顷田地。 戴敦元之父,为人相当仁善,有一年,衢州河水暴涨,当时的防洪条件比较差,淹死人无数,很多人流离...

祖上积德,福佑五世子孙

(一)戒友小A的祖辈行善故事和小A本人的一些经历 据百度百科: 沈某某(1790—1855)。是沈家从苏州迁居XX的第七代后裔,他虽无功名无官职,但为人聪明卓识,抱打不平,每遇有以官压民,以富欺贫之事,常...

他家为何800年不衰?

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他还是穷秀才的时候就存有救世济人之心。后来他做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了三百多贫寒人的生活。他一生为官廉政爱民,凡有益于社稷百姓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

改造命运的黄金法则:多行善广积德

一、诸恶莫作: 1、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 3、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