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日行一善 > 正文内容

金庸先生的祖辈故事

admin3年前 (2022-06-01)日行一善1.59 K

在当今世界有华人的地方,无人不知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大名。大多数人都看过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武侠小说、影视剧,然而对金庸先生的祖上厚德却很少有人知道。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的祖父查文清是海宁查家最后一位进士。1890年查文清任江苏丹阳知县,第二年(1891年4月25日),因丹阳百姓发现教会林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育婴堂内也无一活婴,群情激愤,放火烧毁了县城天主教堂,史称“丹阳教案”。

此事激起了邻县无锡、金匮、阳湖、江阴、如皋等县民众的愤怒,烧教堂、反洋教、驱教士的斗争彼此呼应。“丹阳教案”与这些反洋教活动轰动全国、震惊朝廷,也震惊了以英、法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清廷迅速派官兵弹压。

查文清目睹了西方传教士的暴行,面对压力毫不畏惧,邻县已抓捕了烧毁教堂的民众,他却违背上峰之命未抓捕任何人。面对前来查案的镇江知府王仁堪道出了自己对教案的见解,并一起踏勘现场。面对孩尸"纵横交错于地,或剜其目,或断其肢,至惨酷无人理"的童尸乱葬地,王仁堪发出了“此其罪岂专在市民耶! ”的感慨,二人心痛不已,竟相对痛哭流涕。二人从现场返县衙后就案件的处理进行磋商,约定“力为民请命、不济则以官殉”。

当夜,查文清偷偷通知了所有参与围攻教堂的三十多户人家,让他们连夜逃离丹阳。随后查文清又上书朝廷为百姓据理力争。因为“丹阳教案”涉及帝国主义列强影响甚大,查文清最终被朝廷革除职务,在刚刚晋升“同知”仕途一片光明之时回乡为民。

查文清在返乡临走前,把被财主恶意陷害关押在牢中的当地人和生悄悄救回了海宁老家。和生的悲惨人生深刻影响了少年时代的金庸。金庸后来把和生被陷害的经历演绎成了武侠小说《连城诀》,在其创作的武侠小说中,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和伸张正义成为永恒不变的主题。

查文清闲居故乡后,设立了一座“义庄”,用于资助族中的孤儿寡妇,使他们能平安过活。查文清之子查树勋(金庸之父)将千亩水田充当本族义田,周济宗亲,兴办教育。每到秋收,视年成好坏给佃农减租或免租。他还从“义庄”拿出一笔钱,兴办了龙头阁小学,孩子们均免费入学。遇到穷困乡亲,经常出钱救济。

查文清县令在“丹阳教案”中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不肯为自己官位利禄杀害百姓的高风亮节,令后人敬佩。尽管查文清在丹阳任职前后仅仅年余,却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崇高的形象。查文清去世后,丹阳众多百姓闻讯一起来海宁祭奠,并为他树碑立传,流泪追悼。

由于祖父、父亲的阴德庇佑以及个人的努力,金庸先生不但成为华语世界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而且获得了殊胜的世间荣誉。金庸先生于1985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96~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国立清华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学位院士。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行善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tsyida.net/post/131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关于做善事

       俗话说:“日行一善”,做善事不仅能帮助别人,使别人高兴,同时也会使自己心情愉快,让社会更和谐。       记得有一次,我和知己两三好友约好一起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前些日子,单位在东北,气温极低极其寒冷,单位门口摔倒了喝多了的一位中年男人,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我与一名同事看到之后马上跑到该男子面前、将其扶起并嘱咐同事倒杯热水来,该男子无联系方式无身份证件,且因为喝多了冻僵了神智不清无法记起家庭住址和亲人...

祖父修路,父亲护生,子孙兴旺

讲一个真实的家族行善有好报的事情给大家听听。今天所讲的这位师姐,她们家里祖籍淄川,兄弟姊妹数人,有的经商,有的从政,都十分成功,是本地望族。福报大的人,其实仔细去看看,慧根到今生,都是善根很利的人。她学佛...

暗中捐米粮,六个孩子都成才

我给大家讲一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心必有好报”的实际例证,之前同到一位同修讲的真实的事迹。他有一个近亲,是女子。非常的贤淑,她自从出嫁之后,便相夫教子,孝顺父母,每日虔诚的念佛,行事规规矩矩,尤其...

世界上增福最快的方法(错过就可惜了)!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就是回家孝敬父母去。你要是发现自己没有福报了,你赶紧买点好吃好穿的给父母送去,你就会发现,你的福报立即升起。 大家若是倒过来,让父母哪怕为自己倒一小杯水,也是极损福...

五子登科的故事

凡读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书中这四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虽然寥寥四语,却道出了窦燕山积阴德改命运的事迹,证明善有善报确实不虚。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五代时期幽州人,因为幽州属燕,故名燕...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